English

绿色的欧洲

1998-09-10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海外杂俎

绿色的欧洲

■段宝林

近三年来,每年我都有一次欧洲之行,并且有机会乘火车走过了大半个欧洲。从北欧的斯德哥尔摩、哥本哈根,到南欧的西西里、里斯本,从罗马、巴黎到柏林、维也纳,不是坐飞机而是坐火车,饱览了欧洲风光。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?

最不能忘怀的最深的印象是:不管走到哪里,欧洲的土地都是绿色的。

火车常沿着大河行进。从车窗望出去,一边是山,一边是莱茵河。山上是树林、葡萄园,有时是草地牧场或农田;河水清碧,河对岸也是绿树成荫。满眼都是绿色。有深绿,那是松柏和灌木,有浅绿,那是大片草场和庄稼。简直看不到一点点裸露的泥土。

列车常在两边绿树的山沟里行进。山沟里尽是高大的树木,密密麻麻盖满两边。为什么常让火车在小山沟里穿行?后来我才悟到了它的原因。今年我曾在德国中部的古城格廷根小住。格廷根大学离火车站并不远,步行也就十分钟的路程。住在大学,不管白天还是夜深人静,一点都听不到火车的声音。这是什么原因?想到火车离开格廷根很快就钻进了山沟,答案就在这里了。是两边的小山和绿树挡住了火车的噪音。

欧洲城市多有街边公园,有的街边公园面积很大、树木很多,常常让人惊叹。这街边公园往往连围墙也没有,更不用买票,人们随时可以进去,里面有高大的树木,树下有座椅,并有片片草坪,有的还有小河、池塘。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,市中心的热闹地区,有一个很大的公园,我原以为走一二十分钟就能通过的,谁知走了一个多小时,才走到另一个出口。园里草地上,有许多人在做日光浴,绿树丛中更是散步的好处所,如此的大公园,真可谓是“城市之肺”,给城市供氧,使空气新鲜洁净。由于欧洲的城市空气清新,尘土很少,所以衬衣领子也不容易脏。

巴黎是个博物馆式的旅游城市。许多古典建筑上有精美的雕塑,街头的名人塑像也不少。有一次我从罗浮宫边上过塞纳河桥,走到一个背静的小街,一拐弯忽然看到一个很美的三角花园,这是街边的小花园,中心是一座相当高大的伏尔泰塑像,这是一尊大理石的全身塑像,神态非常优美,基座周围有许多鲜艳的红花环绕着塑像,而整个花园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绿草,令人赏心悦目。魏玛哥德故居后面不远就是一个很大的公园,那里有小河、小山和极丰盛的树木、草坪,哥德曾在园中建屋居住,这优美的环境一定对这位大诗人的创作有很好的影响的吧。

伦敦我没有去过,十多年前见到伦敦大学的马森教授,据他说“雾伦敦”早已成为历史。由于城市绿化和对污染的治理,空气中浮尘大为减少,所以雾也不易生成了。最近裘锡圭教授还对我说,英国还保留了大片牧场,绿草如茵,但收益不大,英国政府每年都要向牧场主支付大量经济补贴,可见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。

欧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,特别重视科学和法制,通过立法进行绿化和环境治理,把科学成果通过立法变成社会行动,造福于人民。他们特别宝贵树木,一棵树也不让随便砍,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。这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。在我印象中,愈是现代化的国家,愈重视生态环境,绿化也愈好。因为绿化好,植被丰富,所以水土保持很好。莱茵河河水清彻。蓝色多瑙河的水色,有点像游泳池中深水区的水色。

在欧洲旅行还有一个突出的印象:在火车上向外观察,很少看得到人。有时五六个小时也看不着一个人。只有一次,看到十来个人,原来是农村的两支足球队在踢球,那足球场是规格很高的绿茵球场。欧美国家人口密度小,人口有时甚至为负增长,这对绿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。人口多,要烧柴,要建房,不可避免要伐木砍树。记得十年前在云南北部的高山湖泊———泸沽湖,看到两种截然相反的景观。这个大湖处在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处,云南这边山上长着密密层层的松树和灌木,山水相映,风景极好,如入仙境;而远方四川那边却很少树木,山也是光秃秃的。据说主要是四川人口稠密之故。这使我又想起马寅初老校长的话:“人口过多,无法提高生活水平。”是啊,人口过多,必然破坏生态环境,生活质量是很难提高的。如今我们抓紧计划生育控制人口。在今年长江水患严重的时刻,国务院又作出了长江上游的林业部门种树而不伐木的英明决定。这就使森林这一绿色水库迅速增长,更制止了水土流失。可以想像一个“绿色的中国”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,这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标志之一。对不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